年内,中国两部热播剧《琅琊榜》和《伪装者》让两位男演员爆红。如果你还没听说过“凯凯” 和“老干部”,就好像从星星来的一样。
不光是在国内,《琅琊榜》在海外也逆袭了一把。美国人也初尝了字幕组的辛苦,推特上、评分网站上叫好声一片。火热的现象背后,确实值得我们冷静思考一下——国产剧火了,国产演员如何火到国外去?
现如今,随机请8090后女性观众列出心中排名前三的男演员,恐怕英国男演员总要占据一席,甚至更多。
卷福、抖森、小雀斑;科林叔、小本、大表哥...光看这些可爱的称呼就知道中国观众有多爱这些男演员了。
十年前,如果你在迷休·格兰特的深邃蓝眼睛,如今就算他长得越来越像李咏你依然会骄傲地称自己曾经爱过。(不得不贴一张休叔那些年的帅照)英伦帅哥如此经典不朽且代代传承,把“迷死全球女人”的任务完成地如此无缝衔接,我们一边享受的同时却一边感叹“为什么中国男演员无法做到?”为什么中国出不了迷死全世界妹子(ok, 也包括部分汉子..)的男演员?一部剧的成功包含了剧本、导演、美术和演员等多重因素,无论如何这是团队的成功很难归因到一个人身上。但一个剧中演员能够持续受到观众喜爱就真能说明演员本身具有独特的闪光点了。时下大火男演员的首要条件是——你得是个好演员,纯熟专业、演啥像啥才是演员的立身之本。这也不奇怪为什么这类男演员红起来的年龄几乎都在30岁以上,青涩的葡萄总是酿不出好酒,时间带来的历练与沉积才是留存经典的秘密。这也应了俗话“认真的男人最美丽”,身为演员,把戏做好是一切的前提。对这类演员来说,粉丝是无需主动去圈的,一切只要心态放平,便能静候葡萄成熟时。早在“凯凯”之前,吴秀波的走红已印证了这一点,纯靠颜值和小鲜肉是不够的,在对男人的审美上,全世界女人们的观点达成了深度一致——老腊肉才是不朽。通过国内网友的反馈,我们可以总结出当代迷人男演员的几个必备特质——声音好:磁性、浑厚、男性美
细节美:手指修长、鬓角恰到好处、甚至人中弧度刚好都可以成为重点
人角相符:演员与角色本身特质重合越自然越容易让观众移情。中国新一代女观众自小“阅男色”无数,几十年间历经港台、日韩、欧美诸多帅哥的轮番洗礼,一番优胜略汰后,英伦款成为了主力“热销款”。其实这些海外大红的男演员,在英国也是国宝级宠儿。翻阅他们的履历你会发现他们都有着亮眼的教育背景、正统戏剧经验、作品不多但个个都是精品。因在《万物理论》中饰演霍金而获得影帝的“小雀斑”埃迪出生于伦敦商人家庭,毕业于伊顿公学,就学期间还是威廉王子所在橄榄球队的一员,之后他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修读历史。“抖森”也是几乎一样美好的背景,伊顿公学毕业,剑桥大学读古典文学,然后进入皇家戏剧艺术学院深造。在上周,卷福也接受了女王授予的“大英帝国司令勋章”,此奖章褒奖他对英国戏剧、艺术做出的贡献。这功勋有他的一半,想必也有全世界“Cumberbitch”们的一半,毕竟没有如此大范围的人气,何谈为英国的贡献呢。作为培养及输出高质量“男色”的母国,英国完善的创意产业体系与资源支持是他们成功的另一关键因素。中国有着类似英国的培养体系,中戏、上戏等知名艺术院校是演员诞生的摇篮。因此教育体制上的差异并没有那么悬殊。主要问题就表现在“准演员们”走出校门之后的路。中国戏剧影视行业总体上风气浮躁、追名逐利变为创作动机,当真是个复杂的“娱乐圈”。创作者与制片方不断揣摩市场心理,变换风向,因此造成一时穿越火爆、一时改编扎堆的现象,而他们的背后是更多愿意为此埋单的赞助商、投资方。在这种大环境下,能耐得住性子的演员毕竟是少数。英国这些炙手可热的演员无一不是有着深厚的舞台戏剧基础,当然这也与英国自身具备的戏剧传统有关。但不得不承认有经过舞台剧的历练,特别是在“来钱挣名都不快”的戏剧行业摸爬滚打过是英国男演员淬火锻金的必经之路。就算没有舞台和剧团经验,他们大多也从事过广播、模特等多种类型的工作,能从生活的课堂中吸收更多的表演经验。中国的演员们可能是幸福的,市场大,机会多,他们的竞争更多地是在和同类演员“撕逼”而不是与“自我”竞争。相比之下,英国演员呈现出一种“不急不徐”的态度,他们更专注于面前的角色,不管是大是小,更不考虑有没有机会成为影帝,他们只管在每一个角色里慢慢探索、找到自己所想。正如埃迪回答记者时所说的,“如果你的梦想是讲故事,讲有趣的故事,那就去扮演有趣的人物,那就是我的原则。我扮演的人物应该是别具一格的。”但个体的选择反映出的往往是大环境是否有能提供演员们所想要达成如此境界的条件。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英语在全世界广泛通用的今天,英国和美国的文化产品在语言上更容易被传播、理解。汉语或许对文化输出而言是一个不小的障碍,但也应该看到比障碍更大范围的是人类能够共享普世价值观。在审美、文化层面的交流是可以不单纯依赖语言的。习主席访英期间曾参加了中英创意交流活动,这是一个相互学习或者说中国该向英国学习的良好信号。两国同为历史遗产丰富的国度,也都曾在人类历史上达到过帝国的巅峰,如今在文化与创意产业领域中国显然落后不少,所谓的“男色输出”只是表象,更深层次的问题是中国的文化产业从管理体制到产业链,自上而下都需要政策上的支持与改革。
环境塑造人,人亦可以改变环境。中国演员或许到了要“回归本质”、认真做戏的阶段,因为中国观众的审美已经快要走在了“浮躁”的前头。小鲜肉只得暂时的回眸,妹子们的真心话是“帅哥那么多,认真的没几个”。
“凯凯”们请加油!姑娘们都等着看你们迷死全世界的那一天。
❶ 点击历史信息,查看更多内容
❷ 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我们
❸ 打开凤凰卫视微信公众号自定义菜单,更多惊喜等着你